欢迎来到整脊枪-脊柱侧弯-中医音乐疗法-正骨培训-广东脊祥万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肌肉萎缩
1.神经源性肌萎缩
常见的原因为废用、营养障碍、缺血和中毒。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均可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2.肌源性肌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用微电极技术检查患肌营养不良的动物,显示机能性失神经肌纤维者约占1/3。
两大类主要因素可以引起“肌萎缩”:神经受损称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肉本身的疾病称肌源性肌萎缩。
临床表现
1大腿肌肉萎缩
以股四头肌萎缩为主,股骨头坏死患者及下肢制动者出现大腿肌肉萎缩是普通现象,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都有患肢大腿肌肉萎缩现象,肌肉萎缩的轻重各有不同,大部分废用性的大腿肌肉萎缩都能恢复,少数股骨头坏死病例的大腿肌肉萎缩终身不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距离和生活质量。
2小腿肌肉萎缩
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消失。
3肩胛带肌肉萎缩
是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常为肌源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
4肌源性面部肌肉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5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发。少数肌萎缩肌无力可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
6肌肉萎缩肌力分级
(1)0级: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自由无能无力。
(2)Ⅰ级:完全瘫痪,肢体运动时,可见肌肉轻微萎缩,但肌体不能移动。
(3)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4)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离桌面。
(5)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6)Ⅴ级:肌力正常,行动自如。
检查
1.肌电图(EMG)。
2.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
3.诱发电位,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上、下肢体感诱发。
4.徒手肌肉力量检查。
5.肌张力检查。
6.肌肉围度测量。
治疗
01
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经过正规的运动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后遗症。
有人误把运动治疗看得特别简单,甚***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应忽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以免患者肌力恢复正常,但遗留异常运动模式。
02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03
低频或中频电刺激、神经营养药,配合针灸/电针和推拿。
自我调理